十堰新發(fā)現4處史前遺址

A-   A+
發(fā)表時間:2024年11月20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長期以來,十堰被學術界譽為“古人類長廊”,最近又有重大新發(fā)現。11月19日獲悉,十堰市博物館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在丹江口市開展的文物調查中,新發(fā)現三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地點)、一處新石器時代至唐宋時期文化遺址。目前,十堰市已經發(fā)現238處史前遺址。

這次新發(fā)現的三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地點)位于丹江口市丹趙路街道茅臘坪村,分別為羊山舊石器遺址第一地點、第二地點、橘樹林舊石器遺址。

工作人員介紹,羊山舊石器遺址第一地點、第二地點,地表上均種植有經濟作物,裸露少量打制石器,不見磨制石器和陶片。通過觀察遺址暴露的斷面,該遺址保存有1至2米厚的更新世紅土堆積。調查人員在現場采集到石制品近20件,原料包括石英巖、脈石英、千枚巖和粗面巖。石制品類型包括手鎬、砍砸器、刮削器、石核和石片等。橘樹林舊石器遺址,地表種植著大量橘樹,遺址保留約0.5米厚的更新世黃土堆積。調查人員在現場采集到2件脈石英石制品,1件為單臺面石核,1件為石片,人工打制痕跡明顯。

新發(fā)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至唐宋時期文化遺址位于丹江口市習家店鎮(zhèn)青塘村,該遺址處在臺地之上,高出周圍農田約1.5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地表裸露有新石器時代磨制石器,兩周、漢代陶片,六朝時期和唐、宋代瓷片。遺址保存較好,從斷面觀察,文化層接近1米。

十堰是研究人類起源、演化和發(fā)展的資料寶庫。此次新發(fā)現的4處史前遺址將為十堰地區(qū)舊石器研究提供新的材料與依據,對見證鄂西北地區(qū)古代人類生存活動、遷徙演變、人群互動交流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湖北日報 記者余寬宏、通訊員羅毅、吳世平、姜谷平)

責任編輯:李歡

十堰新發(fā)現4處史前遺址

發(fā)表時間:2024-11-20 來源:湖北文明網

長期以來,十堰被學術界譽為“古人類長廊”,最近又有重大新發(fā)現。11月19日獲悉,十堰市博物館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在丹江口市開展的文物調查中,新發(fā)現三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地點)、一處新石器時代至唐宋時期文化遺址。目前,十堰市已經發(fā)現238處史前遺址。

這次新發(fā)現的三處舊石器時代遺址(地點)位于丹江口市丹趙路街道茅臘坪村,分別為羊山舊石器遺址第一地點、第二地點、橘樹林舊石器遺址。

工作人員介紹,羊山舊石器遺址第一地點、第二地點,地表上均種植有經濟作物,裸露少量打制石器,不見磨制石器和陶片。通過觀察遺址暴露的斷面,該遺址保存有1至2米厚的更新世紅土堆積。調查人員在現場采集到石制品近20件,原料包括石英巖、脈石英、千枚巖和粗面巖。石制品類型包括手鎬、砍砸器、刮削器、石核和石片等。橘樹林舊石器遺址,地表種植著大量橘樹,遺址保留約0.5米厚的更新世黃土堆積。調查人員在現場采集到2件脈石英石制品,1件為單臺面石核,1件為石片,人工打制痕跡明顯。

新發(fā)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至唐宋時期文化遺址位于丹江口市習家店鎮(zhèn)青塘村,該遺址處在臺地之上,高出周圍農田約1.5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地表裸露有新石器時代磨制石器,兩周、漢代陶片,六朝時期和唐、宋代瓷片。遺址保存較好,從斷面觀察,文化層接近1米。

十堰是研究人類起源、演化和發(fā)展的資料寶庫。此次新發(fā)現的4處史前遺址將為十堰地區(qū)舊石器研究提供新的材料與依據,對見證鄂西北地區(qū)古代人類生存活動、遷徙演變、人群互動交流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湖北日報 記者余寬宏、通訊員羅毅、吳世平、姜谷平)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